学校网站 ENGLISH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来校讲述“生活中的经济学”(图文)

学生记者 王碧红 通讯员 鲁书成 2004年04月16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张哲 摄影


4月14日晚,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做客经管学院的“五彩论坛”,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生活中的经济学”的精彩报告。他阐述了自己在经济学上的见解,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例子。       

茅于轼46岁开始从事经济学的研究工作,他提出的择优分配的原理,重新构造了整个微观经济学。茅于轼现已出版了《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谁妨碍我们致富》等经济上的著作。

在演讲中,他提出经济学的根本问题是价值和价格。他认为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没有真正的说明价值与劳动的关系,因为劳动的质量是难以度量的,只有市场上的均衡价格才是商品的真正的价值的体现。这个结论对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举例说在如今的社会人们不管社会地位如何,都可以平等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而在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上买卖商品更多依靠的是社会地位,实行特供商店。现在买票比较容易,而在那时买飞机票、火车票时要出示证明,即使有钱也没用,钱不能度量出票的价值。而当今的市场正在向自由和民主的方向发展,用钱可以买到各种商品。一旦钱不能度量价值,整个社会将会发生混乱。这样的环境导致机会的平等性,使穷人有机会成为富人,虽然现在平等的障碍并没有取消。

茅于轼还提出了“交换创造财富”的理论,只要两个人作交换时是平等自由的则双方都受益,对一方有损害的交易是不会成功的。对此,他举了苹果和香蕉交换的例子来证明交换会产生价值。

对于生活中非常普遍的讨价还价现象,茅于轼说只要运用“卖方有个最低价,买方有个最高价”就能解释买卖过程中的所有现象。

茅于轼还摆出了生活中的四种消费关系和生产关系,给同学们留下了是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赚钱”还是用“自己的努力为别人赚钱”的思考。

茅于轼老先生鼓励同学们要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善于思考。一个有九个缺点的人只要有一个优点,我们也要学习这个优点,为我所用,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

经管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岳敏、副院长陈宝峰等出席了今晚茅于轼的报告会。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