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世界顶级种公牛在我校克隆成功 朱镕基亲自为其命名

科技处 2004年12月24日 报道 浏览次数:


12月22日,世界顶级种公牛“龙”的体细胞克隆后代“大隆”、“二隆”的冠名仪式及新闻发布会在我校举行。孙其信副校长主持了新闻发布会。

我校校长陈章良、原农业部副部长刘成果、山东省人大主任严庆清、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曹国兴、加拿大驻华使馆一秘JANE MORISSET、农业部社政司副司长贾敬敦、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姜代晓等出席了发布会。

李宁教授代表课题组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对加拿大籍顶级种公牛“龙”的进行体细胞克隆的研究历程,并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据悉,这两头被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命名为“大隆”、“二隆”的体细胞克隆种公牛,分别于今年三月十一日和三月十七日在山东省梁山县由受体鲁西黄牛顺利生下,它们同出自于世界顶级种公牛“龙”的细胞核供体。出生于一九九八年十一月的世界公认顶级种公牛“龙”,是朱镕基总理1999年4月访问加拿大期间,作为中加友好的象征,由加拿大政府赠送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于2000年9月运抵北京并对其进行研究。2003年2月,我校李宁教授及其课题组开始利用克隆技术对“龙”进行体细胞克隆,终于成功在2004年3月相继产下三头克隆牛,有两头健康存活。2004年4月下旬,教育部与我校致函朱镕基给两个种公牛克隆体命名,5月1日,朱镕基欣然提笔,将其命名为“大隆”、“二隆”,取“克隆兴隆”之意。

种公牛尤其是世界顶级种公牛在我国的大量扩繁是我国奶牛业发展的迫切需求,而我国目前种公牛的繁育主要依赖进口。从国外直接引种,不仅风险较大,相对成本也很高。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出现和逐渐成熟,给顶级优秀种公牛的扩繁带来新的手段,使常规育种和直接引进面临的困境得以克服。为了加快我国养牛业尤其是奶牛业的发展,中国农业大学与山东省梁山县科龙畜牧产业有限公司、北京市奶牛中心、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合作,开展了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生产优质种公牛的研究与应用。研究人员于2003年2月采集了包括“龙”在内的多头顶级种公牛的外耳皮肤组织样并分离出皮肤成纤维细胞,建立了细胞系。分别以上述体细胞为核供体,以屠宰场收集的卵母细胞为胞质供体进行了牛的体细胞核移植。最终获得成功。

顶级种公牛“龙”被成功克隆,必将对我国奶牛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专家鉴定测算结果表明,该项科研成果在经济效益计算年限内,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可达12150.9万元;平均每年能为社会增加261219.8万元经济效益;用于该项研究成果每1元研制费用,在经济效益年限内,平均每年可以为社会增加44.44元的纯收益;而且,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奶牛业的落后局面,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闻发布会上,李宁教授回答了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科学时报、新京报、信报等新闻媒体记者的提问。大家尤其对克隆牛的产业化兴趣浓厚。李宁教授介绍说,我国目前开展克隆牛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虽然目前离克隆牛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但有国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在科研工作者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克隆牛产业化并不遥远。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