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摄影 侯玉峰
昨日,我校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又一科研成果——功能性大豆分离蛋白组分分离提取加工技术通过教育部组织专家组的鉴定,以中科院院士卢良恕院士为主任委员的专家组经过仔细评审和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对课题组的研究思路和成绩给予极高评价。
由食品学院郭顺堂副教授主持完成的这一项目为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大豆深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与开发”项目子课题。
大豆是植物性蛋白的主要来源,我国大豆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大豆种植的大国。但大豆中蛋白的分离提取一直是大豆深加工利用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要想将大豆蛋白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食品中,核心问题就是利用蛋白质的改性技术生产出功能特性各异的大豆蛋白,用于乳产品、食用面制品、冰淇淋等的加工生产中。
郭顺堂从日本留学归来后,一直从事大豆深加工的研究工作,他带领四位研究生对大豆蛋白的分离提取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他们改变了传统的“碱溶酸沉”技术,通过对大豆中良种主要蛋白11S蛋白和7S蛋白的功能特性研究,确定了通过组分分离和后修饰技术的研究路线,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相比国内蛋白提取的相关工艺,此技术在不改变原有加工设备的前提下,减少了加工中碱和酸的用量,不但大大减少了成本,而且十分有利于环保。
评审专家中包括大豆种植、加工领域的专家外,还有大豆加工企业的总经理。来自哈高科的刘总就对此项目十分呢感兴趣,并提出自己的企业可以提供中试条件。
专家们在对此项目给予极高评价后,建议教育部继续支持此类项目的研究,并尽快进入中试阶段,实现产业化。
责任编辑:侯玉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