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晚会余音]饮食中心“年后算帐” “猫耳朵”卖出2000多份

雨水 2003年01月03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提起新年狂欢晚会,至今,许多农大人仍然沉醉在幸福与欢乐之中,撞响美好未来的钟声,整洁的校园环境,五彩斑澜的星光大道和令人大饱口福的美食,已成为永远珍藏在农大人心中的一份美好的记忆。

“为晚会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是我们的政治任务,不谈经济效益,只讲社会效益。”晚会结束后,后勤管理处分党委副书记江顺平这样告诉记者。

食堂改用天燃气后,许多灶具都是固定的,根本无法在美食广场支摊,做小吃,从煤气灶具到电饭锅,电炒瓢,保温筒,饮食中心都要一一购置,为了防寒,他们又给炊事员一人买了一件棉大衣。

饮食服务中心主任张凤武给记者提供的一连串数字,也许最能说明美食广场的火爆:30多个摊位,120多种风味小吃,免费提供一次性纸碗8000个,纸盘15000个,纸杯9000个,塑料勺4000个,免费提供美汤12000多杯,以成本价售出热牛奶400杯,热咖啡400杯,煮玉米棒2000根,各种粥类1000份,汤圆、馄钝4000份,鱼排、肉排800份,炒窝头、炒“猫耳朵”2000份,卤煮火烧、炸年糕、馅饼、米粉、米线3000份。

其实有些小吃也不全是食堂厨师的绝活。就拿炒“猫耳朵”来说吧,平常很少做,何况外面也有卖半成品的。最简单的制作方法就是买回猫耳朵,煮熟,再下锅炒一炒调调色。

饮食中心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美食广场的小吃,必须先过食堂的内部关。炒猫耳朵第一次就没过关,因为买现成的猫耳朵,怎么炒也觉得不是味儿。相比之下,炊事员自己和面,手擀的猫耳朵,味道一下子就出来了。晚会那天,有位师傅擀了大半夜的猫耳朵,手都肿得老高老高的。

美食广场推出的肉排也是食堂师傅苦练一周的成果。从配料比到火候、色泽和口感,每天下班后,厨师都是练个不停。

看到后勤职工为晚会投入火一样的热情,主管基建后勤的副校长马寅生激动地说,这就是后勤职工转变工作作风的最好体现。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