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农大的未来不是梦——陈章良校长采访手记
2002年4月26日晚,坐在电脑前准备采访材料的我,却时时感到一种异乎寻常的兴奋,因为第二天——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将有一个绝好的采访对象要“抢”。我敢打赌,关心农大的每一个人都会格外的关注他!而他就是刚刚到任几天的陈章良校长!可此时,我手中掌握的所有资料,只不过是从网上查到的“平面印象“,一张很严肃的照片和一小段简介:41岁,华盛顿大学博士,6年任期的北大“老”资格副校长,人大代表,全国十佳杰出青年……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不清楚我们的新校长会给农大带来什么,但最起码可以看出,国家越来越重视农大了而且我们的新校长年富力强!
2002年4月27日,校运动会开幕式正在进行,戴着工作证的我却在主席台下急得团团转,因为台上执行严管,不允许普通工作人员随便上下。多亏碰巧赶到了指导学生记者的于老师,她一听说我要采访校长,二话没说便把我带上了主席台。此时,台上的各位领导正准备离席,人群中我一眼便认出了陈校长,可惜总有人在与他交谈,看来只有耐心等候。机会终于来了,一个人刚刚离开,我便抢了上去,糟糕,一高兴竟忘了精心准备的众多问题,还好,开场白还比较熟练,“您好,我是农大报的学生记者,能否对您进行短暂的采访?同学们都急迫的想了解您……”陈校长微笑的看着我说:“可以!不过必须等我先好好了解一下农大。由于来的时间太短,还很不了解情况,给我点调研时间,五一过后怎么样?”“陈校长,五一期间要放假,那五一后第二个工作周行吗?”我紧追不舍,校长笑着说:“好吧,把我的手机号码给你,怎么样,这回放心了吧?”我连忙道谢。拿着校长的手机号码,我如获至宝,因为,有它的帮忙便可以畅通无阻的联系上我们公务繁忙的校长,完成我的采访心愿。(事实证明,这个手机号码真的成了以后我和校长沟通的桥梁)
经过五一长假和一个工作周,我已经把采访的提纲准备得当。2002年5月14日上午,我如约给校长打电话,可接连打了几次,都只能录音留言。一着急,我便直接找到了校长办公室。陈校长的秘书曲瑛德老师接待了我,当听我说明来意后,他不动声色的拿出了一叠校外媒体,校内各院系、各种社团的邀请函,采访函……,他淡淡的告诉我:“看到了吧,校长上任后一直特别忙,中午都是吃盒饭!到现在为止,他还未接受校内外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但对待校内的采访邀请,校长说再忙也要抽点时间,但也不可能一一接待,再过些日子,他会以座谈的形式和大家聊聊!要不你也先留个电话?……”不定期的等待,看来此路不通,我沮丧了好一会儿,可转念一想,既然校长答应了我,他就一定不会违约!我便重新打起精神,拿起了电话,一遍一遍的拨,直到将近晚上11点,当我几乎就要放弃时,电话竟接通了!校长在听明白我的意图后,停顿了一会儿说:“你想来采访我,那很好!农大马上就会有大变化,我希望你能用学生的眼光来见证这一切!但你要答应我,在一切计划未变成现实前,一定要为我保密!”我立刻坚定的回答:“陈校长,我将以记者的职责担保!”“那好!”随后,陈校长便滔滔不绝的向我介绍他的设想:先是副校长分工的调整,接着东、西两校区处级干部的调整,随后将是全校性的院系调整……(当时令我惊讶的这一切都正在向现实转变,之后的每一次电话交谈,我都被校长的那种执着和热情感动着!“是有难度,但会解决的。“他常自信的说)期间,电话断了一次,校长又打了过来,继续向我介绍他的设想。近20分钟的通话后,校长说:“今天就谈到这了,明天有两个重要会议,你就来听听吧,记得早9点去找曲秘书安排,告诉他就说是我让你来旁听的!”
5月15日早9点,我准时来到校长办公室,此时校长已急匆匆的在布置一些事务,我便找到了同样忙里忙外的曲老师,说明来意,他笑着说:“你还挺有韧劲的!”随后,作为唯一的一名旁听记者我参加了一上午连着召开的两个会议,先是陈校长会见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的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Jason教授,紧接着便是校产工作见面会。整个会议过程中,陈校长时而庄重严肃,时而风趣幽默,从学术到经济,从农大的过去到未来,侃侃而谈。坐在一边旁听的我不断的记录着太多太多让我感叹的文字。开会间隙,校长离开前还特意询问我,“小家伙,听懂了一些没有?”我连忙答:“听懂了一些!”,此时,校长才满意的离开。第二个会议结束时,都已经快下午一点了,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曲老师那么坚决地拒绝我对校长的采访,校长真的太忙了。即使是这样,工作餐前,陈校长还专门让曲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里和蔼的说:“消息要写,但还不能发表,先让曲老师帮你改改,我有空也会过目的!小家伙,好好干,我想看看你和北大的学生记者有什么不一样?以后你就常和曲老师保持联系吧。……”那天中午我也吃了一顿与校长一样的盒饭工作餐。
在参加由陈章良校长亲自主持的李宁教授克隆优质黄牛科技成果发布的记者招待会上,当我向校长提问时,他十分谦虚的先将问题转给主讲的李宁教授,在李教授回答后校长才补充作答。当时我还有些不理解,可不久后的一件小事,却使我明白了许多。记得一次在杨向中教授的成果发布会的新闻图片上网后,校长亲自找到党委宣传部,要求工作人员把校长居中的照片换成以科学家介绍科技成果情景为主体、校长在侧面的照片,并严肃的说:“科学家当然是主角,有校长在旁边只是为了表示学校的重视!”
在今年迎新现场,我采访陈校长时,当他谈到近期后勤的迎新准备工作说:“前两天我在视察学生宿舍时,看到一些学生家长,在没有打扫卫生工具的条件下,竟下手来清理杂物,我发火了,而且火发的很大,大概很多人还没见过我发这么大的火……”可听到此时,在场的我们心里却暖急了!
最近当我在电话中和校长谈到食堂问题时,他十分沉重的说:“我正在全面解决食堂问题,这是首要问题,农大学生实在太苦了……”我想或许他还会发火,可我们学生只会感到更温暖……
上了大三以后,由于我们食品学院的课程实在太紧,特别是校办又搬到了东区,我也只能在网上关注我们的校长了,很可能真的像校长开玩笑评价我的那样“这些事你都才知道,那可不合格了!”到这里,我的跟踪采访手记也要告一段落了,但无论如何,我依然会关注我们的校长,就如同关注我们农大的未来一样!
最后,仅借用曲辰网上一位网友的一段评论来结束我的采访手记:
“还没有彻底的佩服过某个人,但是他们两个(瞿振元书记和陈章良校长)的个人魅力之深我已深深感受,对他们我是“崇拜”的“一败涂地”!就象马净说的,只能为自己能在这样的一个时刻呆在农大而庆幸。
我个人对农大的感情已不再是简单的是母校感情!我关心农大的一切,关心她的成长,反思她的过去,感受她的变化,想象她的未来;我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更在乎她自己做出的回答;我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她的温暖,还好,我也在一分一分的为她做贡献。
我相信,希望母校更加美好是我们每个农大学子的心愿!为她服务也是我们每个人心甘情愿的事情!愿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铸成农大的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