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追踪]食堂再表态:饭菜降价空间不大 学生可参与采购核算
权益部的同学首先询问了饭菜涨价的原因。饮食中心的张凤伍主任做了具体解释。张主任说,此次涨价是考虑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燃料因素。今年暑假食堂进行了煤改气,即将燃料由原先的烧煤全部改成天然气,这是北京市环保局下达的规定。原先,食堂做饭,副食用的是天然气,主食是利用烧煤产生的蒸气,现在全部改成天然气。涨价前,我们一个月烧天然气需9000多元,用煤15到16吨,每吨煤210元,现在仅以9月分为例,燃料费用为2.3万元。第二是灶具更新。假期中,我们把原先的大锅(每锅出100多分菜)改成了2至3眼灶(每锅出40份菜)菜的色、味、温度要比原先的大锅好,但制作成本要高。第三开学后,部分原材料的价格有所上涨,比如蔬菜,9月份的菜价比6、7月份有所上涨。同时,成品油、鸡蛋等的价格也有所上涨。第四,伙食的成本由主料、副料、调料、燃料及水电等费用构成。其中,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用料和投料比例。北京市教育局规定高校食堂回收伙食间接成本不大于30%,我们学校现在是在24%~26%。如果超过30%,那就说明利高,就餐者会受损失,如果过低,就会影响本部门的经营运转。
就权益部的同学提出的食堂饭菜价格是否还有下调空间,是否有可能下调。张主任回答说,下调的空间很小,我们所承担的费用包括原材料、所有员工的工资、水电气及全部设备、设备的维修、小型维修,这几项全加起来一年最少需要200万,这些费用全部要自己挣出,去年一年我们在水电气上的花费是100多万元,如果学校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我们会将饭菜价格下调。饭菜的价格应该横向比,即将不同的学校在同一时间,学校给出的相关政策一致时的饭菜价进行比较,单纯的纵向比很难出结果。
权益部的同学提出我校有30%多的特困生,他们的生活本来就难以维持,饭菜涨价使他们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张解释说,我们根据教育局的规定每餐价格在1元以下的菜占供菜的20%,馒头、米饭等主食的价格没有变动。特困生的问题是一个全校性的问题,学校应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可能我们在1元以下的菜上作的不是很好,有时让同学们找不着,这点我们会注意。同时,我们还会考虑推出一些经济菜或每天推出一款特价菜,也将在口味上推陈出新。
权益部的同学提出能否将风味餐厅的部分价格下调或通过配菜降低成本来降低菜价。张解释说,风味餐厅是比学生食堂的赢利幅度大,但他们所用的设备、房子等都是由饮食中心自筹资金160万元建设的,3年内才能收回成本,现在的经营其实还是负值,这些只能从窗口承包中回收。配菜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不能超量,一旦超量就什么也不是了。
权益部的同学提出能否增加饮食中心成本核算的透明度,有时能否让学生代表参与进来。张说,让学生参加完全可以,不但可以参加核算,还可以参加从采购到核算的全过程。这样比光看几个数字更有说服力。后勤处将成立伙委会,由饮食、学生会、后勤处等部门共同参加,意在增加透明度,也便于学生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
权益部的同学对记者说,他们一定会切实维护同学们的权益,始终关注学校食堂饭菜的价格、卫生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