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迈向振兴路托起村民“幸福梦”
饱满成熟的玉米棒俏立于田间,白花花的棉花点缀着田野,一排排绿色的葡萄架也在诉说着收获的喜悦……飒飒的秋风吹过,空气中都弥漫着瓜果的香甜和粮食的醇香。在五谷飘香的金秋时节,走进广宗县北塘疃镇常阜村,大自然的调色盘描画出了五彩的丰收图景。
常阜村地处冀东南黑龙港流域,位于广宗县城东南方向,全村耕地面积5611亩,村庄建设面积800亩,共605户,总人口2196人。常阜村还是邢台市特色文化示范村、广宗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村。
近年来,常阜村持续聚焦特色产业全面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提质等重点工作,着力建设“民富、村美、风正、业兴”的文明和谐新农村。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沙沙 窦鑫 文/图
党建引领让村域发展有“主心骨”
“现有党员36人,通过健全完善各种制度,以坚定成熟稳健的步伐,树牢党建‘主心骨’,党员的带动作用明显,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常阜村党支部书记高建刚说。该村多次被评为广宗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常阜村通过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把强基层、夯基础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固本之策,扎实推进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全面夯实振兴根基。统筹发展乡村产业、提升人居环境、加强乡村治理,让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新画卷日渐清晰。
该村聚焦农、商、文、旅、体五大新兴产业生态,依托常阜村戏曲、书画文化和葡萄、桃规模化种植,以村集体引领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规模化运营产业,打造城乡居民共享的农场农庄和田园综合体,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
在工作机制上,常阜村以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为基础,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重大决策提前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并发动党员队伍做好带头示范作用。
常阜村是民盟中央定点帮扶联系村,是民盟中央乡村振兴工作的试点村。为了更好服务群众,由民盟中央出资援建了一座392平方米的党群活动中心,设置政务服务大厅、矛盾调解室、文化活动中心、会议室、图书室等多个功能区域。
“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抓好乡村振兴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高建刚表示。
美丽宜居幸福家园“美起来”
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簇簇景观花树生机盎然,一道道文化墙描绘着美丽乡村新风貌……走进常阜村,一幅秀美的乡村田园风光映入眼中,秋日里的常阜村绽放出了别样风采。
以前的常阜村可以说是“晴天一身土,下雨一脚泥”,如今,“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成了该村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常阜村相继启动“垃圾分类”“厕所革命”,全面促进人居环境提升,不断缩短城乡距离,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村里的阡陌小巷,还是房前屋后,处处干净整洁。
该村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高标准完成街道美化、绿化工程,所有胡同铺设便道砖,新增绿化植株3000棵,新增村标村识2处、街角公园1处;完成坑塘治理面积39亩,改善黑臭水体2处;及时建设村排涝管网系统,清运垃圾、清理墙面乱涂乱画,确保公共场所干净整洁……通过一系列整治,常阜村的人居环境水平得到了提高,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村子美化了,厕所干净了,村民生活改善了,幸福指数也大大提升了。农闲时,我们还能整理门口的小菜园,在文化广场上跳跳舞,精气神也得到了提升。”村民们都说今天的变化,得益于人居环境整治,得益于乡村振兴。
丰富文化村民精神“更富足”
常阜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书法、戏曲、绘画、剪纸……这些积淀下来的常阜村乡村文化,以丰富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逐步演绎成具有传统底蕴的乡村生活新范式。该村被评为“邢台市特色文化示范村”。
“常阜村京剧社在文化活动中心定期排练,还会参加一些比赛,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还能传承国粹、弘扬传统文化。”高建刚说。
据了解,常阜京剧源于20世纪40年代距今八十余载,并成立了由多位农民艺术家组成的常阜村众乐京剧团。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京剧社生、旦、净、丑人才齐全,现有会员20多人。北京京剧院京剧一团团长、张派名家王蓉蓉还专程到常阜村参加文化活动,并担任常阜村京剧社的指导老师。
近年来,常阜村依托文化优势,加大力度建设村风村俗,以标杆提神、以精神铸魂,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取得了良好成效。
该村成立广宗县首家村级道德银行,筹办美丽庭院、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引导村民向好向善,以文化风气引导文明风尚。新建60平方米文化活动中心、30平方米农家书屋,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阵地保障,让村民精神生活“更富足”。
产业发展鼓起村民“钱袋子”
“这一片是‘红宝石’,那一片是‘维多利亚’,现在都已经卖得差不多了。”走进常阜村果农张国荣、王素卿夫妇的葡萄园,他们高兴地向记者介绍今年的收成。
“我家的果园亩产能达到4千斤左右,光是采摘,就要花费两个月时间。今年是种植的第4年,去年才开始挂果,等到了丰产期产量就更高了。”王素卿说,“刚开始种植的时候投入成本很高,但等到葡萄树成活之后,后续的日常管理就比较轻松了。”
像张国荣、王素卿夫妇这样专门种植葡萄的果农,该村还有十几户,葡萄种植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项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该村探索“村集体+合作社+技术主体+农户”的发展模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村民增产增收。
“我们村是农业大村,既有传统的棉花、小麦、玉米种植,又有葡萄、桃等特色水果作物种植,还相继实验五彩旱稻、生姜等种植项目。”高建刚说。依托于3个合作社和相关家庭农场,常阜村对葡萄种植实现标准化,并引入飞鸟架、避雨棚等标准生产设施,实现特色种植产值提升。
近年来,该村引入阳光玫瑰葡萄、油蟠桃、奶油南瓜等经济作物种植,依托农民经济合作社下的水果种植规模超过500亩。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指导,常阜村还建立了常阜科技小院,中国农技协、中国农业大学每年驻点2名研究生,开展日常的技术指导,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