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旧版回顾

彰显新时代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年08月17日 报道 浏览次数: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 张清俐)近日,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发出《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当代知识分子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利用暑期时间,走出书斋,奔赴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基层一线,通过调研考察民情国情,以学术研究服务社会民生、经济发展,践行着新时代知识分子的爱国奋斗精神。

  学术研究指向现实关切

  2000年初,海外求学归来的叶敬忠决心在农村大地开展社会学研究,如今身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的他,依旧初心不改。“我在四川省青神县开展的村庄研究已经持续11年了。”叶敬忠说,很庆幸十年如一日的跟踪调研,让他见证了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如今,中国的乡村日渐绽放活力,乡村环境出现好转,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绿色发展成效显著。“青神县的很多村庄都展现了‘百业兴旺’的景象。”让叶敬忠觉得最振奋的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在乡村振兴方面大有可为。据了解,这个暑期,中国农业大学139名教师和研究生分为37个调研小组,奔赴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乡村一线,着手开展有关76个主题的暑期实地调研活动。

  当叶敬忠等一批农村研究者用脚步去丈量中国乡村大地时,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等学者悄然从事着城市的转型研究。“城市研究者应该对城市抱有情怀,在城市里留下自己的印记。”吴伟强主持了杭州城市管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研究,注重用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城市公共决策服务。

  在太行山吕梁山一带开展抗战文献收集与整理考察时,山西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教授岳谦厚感慨万千。不论是“养兵十万,牺牲一万”的吕梁精神,还是“愿拼热血卫吾华”的太行浩气,都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在他看来,开展“两山”抗战文献整理不仅具有学术意义,更具有现实价值。

  在调研实践中验证理论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对于很多学者而言,拿出一份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离不开扎实的调研。

  “从马路上踩出数据来”,是吴伟强从事城市研究的“不二法门”。“中国创造了很多奇迹,需要我们扎根去探究,深入去了解。”吴伟强告诉记者,多年来,他坚持所有的研究都必须以调研为基础。只有从调研中获得第一手数据和资料,才能让他对研究对象有“感觉”。

  “任何一门理论的创新研究,都要为实践、社会服务,并最终通过调研实践获得重要发现。数量经济学也经常需要深入基层调研,寻找理论的实践验证,用实践验证计量模型;做真学问,已经蔚然成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李群举例说,正是因为有珠三角“民工荒”现象的基层调研和数据分析,著名经济学家蔡昉得出了中国人口红利出现刘易斯拐点的重要结论。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8月17日第1版报道


责任编辑:周晓璇
分享到: 更多
标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