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旧版回顾

柯炳生:以创新推动乡村振兴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9日 报道 浏览次数:

近年来,安徽省肥西县铭传乡着力打造特色生态观光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图为农民在当地富绿家庭农场太空莲种植基地采摘莲蓬。 新华社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乡村振兴,也需要通过创新来提供新动能。其中特别需要重视四个方面的创新,即政策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

政策创新是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的直接动力源

  与乡村振兴有关的政策可分为两大方面:体制机制政策和支农惠农政策。

  在体制机制政策方面,最具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是土地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党的十九大报告还强调,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这是从实践层面上对我国农地制度的重大创新。在“三权”分置制度下,集体所有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又体现了国家对农地进行用途管制和严格保护耕地的要求。农户承包权,既体现了农民的集体组织成员权益,又为农民提供了托底性的社会保障。稳定的农户承包权,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只要农户没有完全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就不能被剥夺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既体现了承包权的使用价值,又能够满足规模经营的需要。把经营权与承包权拆分开来,既能保留现阶段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打消农户转出经营权的疑虑,又有利于发挥农村土地的农业生产资料功能,更有利于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推动农业现代化。

  在支农惠农政策方面,既要不断加大国家投入的力度,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又要根据目标导向原则,创新具体的投入方式,使得国家的财政投入取得最佳的政策效果。支农惠农政策的目标,综合起来主要是三大方面: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点是加强“藏粮于地”方面的投入措施;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保障社会公平发展,重点是实行“价补分离”政策,实行直接补贴,提高补贴效率;促进良好生态环境,保障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是加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生态补偿、农村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投入政策。

技术创新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技术创新的领域很多,包括生物技术、资源技术、设施技术、机械装备技术、信息技术、储藏加工运输技术等。尤其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机械装备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可以起到增产、提质、节本、增收、保护生态等多方面的作用。

  信息技术方面的重点是农业物联网和无人机技术。例如无人机植保技术同人工喷药比较起来,效率高,效果好,成本低,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保护了人体健康,近年来推广应用势头很好。

  养殖方面的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环境的精准控制,减少了成本,增加了效益。机械装备技术对于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农业竞争力,极为重要。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较快,目前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提高到了66%,今后还会继续提高。

组织创新是解决好我国农业小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矛盾的关键

  我国农户平均承包耕地为8.8亩。通过不同模式的组织创新,可以在不改变小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实现区域专门化和区域规模化,从而较好地解决农业小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根据产品特征不同,区域特点不同,实践中创新的组织方式有多种,如:公司加农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新型农业合作社等。近年来也涌现出了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企业与农户合伙人制度等一些新的组织方式。所有这些方式,最终都表现为对现有小农户的带动和提升,满足大市场对于农产品在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方面的需求,并在此过程中满足农民提高收入的要求。

业态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源

  在我国不断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会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业态,农业也是如此,业态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源。目前发展较快的主要是休闲农业和农业农村电商。前者通过更好地发掘农业农村资源的利用价值,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后者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更好地解决农业农村的双向物流问题。新的业态也需要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得以提高和完善。在某种意义上,一二三产业融合,也可以算是一种业态创新,属于综合性的业态创新,目前正蓬勃发展。

  (作者:柯炳生,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09日 06版)

责任编辑:闻静超
分享到: 更多
标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