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青春学子]李松卿:做一颗坚韧踏实的螺丝钉(图文)

学生记者:金辰 2014年05月19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曲越 学生记者 韩雨萌 摄影   

  李松卿是我校理学院农药学专业2010级的直博生。他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篇,科研成绩突出,今年被评为五四青年标兵。

  李松卿本科就读于我校理学院化学系,本科毕业论文被SCI收录,由于成绩优异,本科毕业时被保送为直博生,跟随高海翔教授继续从事化学研究工作。他在硕士和博士期间分别担任过研究生会主席、理学院支部(硕士)书记和博士支部书记。繁杂的学生工作并没有打乱李松卿的学习生活,反而间接推动了他的科研工作。李松卿说:学生工作可以促进自己和不同课题组、不同学院同学之间的交流,这种交叉学科的交流往往能产生智慧的火花。在他的SCI论文中,发表于Anal. Bioanal. Chem.杂志的一篇文章的想法,就是他在学生工作期间和动物医学学院师兄讨论中产生的。

  作为一名直博生,进行研究实验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平均每周六十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有过低潮,想过退缩,但是坚韧的品格和踏实的作风让李松卿坚持了下来。李松卿说,在遇到困难时,他时常停下来思考,回到问题的出发点,冷静的整体把握问题走向,这也是他成功的法宝之一。

  今年1月,以李松卿为第一作者的一篇SCI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化学期刊上。这篇论文攻克了一个困扰课题组几年的难题,可以说是李松卿的“巅峰之作”。

  研究开始于2013年初,历时近十个月才完成初稿。期间困难重重,李松卿坦言,无论是合成操作还是纯化处理都很有挑战。在研究过程中,他的心情犹如过山车一般。伴随着实验进展的顺利与不顺利,心情也是欣喜与郁闷交织。虽然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失败占了大多数,但不断地反省、思考、学习、试验,使得李松卿的能力逐渐提升,对于课题的把握也越来越得心应手。终于完成了课题,李松卿松了一口气。

  谁知这一篇只有四页的快讯,却在最后一道关口遇到了麻烦。期刊审稿人针对论文提出了不少极为细致、深刻,甚至尖锐的问题。想要文章接收,想要成功,就要和审稿人进行博弈。需要补充试验数据和文字说明的要补充,需要与审稿人辩论的也要据理力争。编辑给的修改时间只有一个月,时间紧迫,李松卿抓紧时间查文献,找切入点,补试验数据。平时和导师高海翔教授每周一次的工作讨论,也变成了每天多次不定时的讨论。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李松卿逐渐地发现,一开始自己认为很难回答的问题被逐渐地瓦解了,局面从一开始的“未知”,变为了“可控”。他认识到,在你对抗“对手”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地提高。瓦解越强大的对手,你付出的越多,获得的提高也越多。

  最终,在截止日期前一天,一份19页的“审稿意见回复”被提交了上去。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等来的是审稿人认为“是该研究小组在空间推进以及卫星推力调节领域的肼类推进剂替代品研究方面展示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的评价,以及文章“Accepted”的结果。在这场博弈中,李松卿最终获得了胜利。

  在科研领域坚韧又踏实的奋斗了四年,李松卿有不少自己的心得体会。他说,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首先要有充分的自信,这是一切的前提。此外,还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无论外面如何波涛汹涌,自己也要心如止水,一心一意为了真理而奋斗。李松卿最欣赏两句名言:“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灵感,不过是顽强地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在他眼里,一个科研工作者只有靠坚韧的意志和辛苦的劳作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导师高海翔曾这样对李松卿说:你的不懈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可见,成功没有捷径,不懈努力才是沧桑正道。

  李松卿的梦想和他的性格一样朴实真挚。面对浮躁的社会,他说: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最美丽的星空。

  

责任编辑:欧阳永志
分享到:
标签:李松卿 工作 研究 自己 论文 时间 成功 课题 问题 只有 获得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