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知青”的田园生活

中国科学报 2014年04月17日 报道浏览次数:

  ■本报见习记者 倪思洁  

  3月底的一天,1133分,火车到达邯郸东站。此时,离目的地曲周县还有一个小时的车程。“科技农民”吕玉山边开车边用一口浓重的方言跟《中国科学报》记者聊天,加之语速很快,记者竟连半句也听不明白。   

  “我们刚来的时候也听不懂,后来慢慢地就好一点了。”蔡永强告诉记者。蔡永强,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今年是他来到“科技小院”的第二年。  

  科技小院是地方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在农村建立的集农业技术研究、农民服务和研究生综合技能培养为一体的驻村综合平台。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晓林等人在曲周县创建了首个科技小院,5年来,他们陆续在全国18个省市(区)建立了40个科技小院,形成了全国性的科技小院网络。   

  小院里,有很多研究生。他们先到科技小院熟悉民情和农民需求,开学后在学校进行半年的课程学习,紧接着下到农村,帮助农民解决种田时可能面临的各类问题,以此为基础设计自己的论文选题。如同新时代“知青”,他们上山下乡,书写人生。   

  “知青”扎根农村   

  “众所周知曲周以前是个老碱窝,经过石元春、辛德惠老一辈教授的努力已经使老碱窝变成了米粮川。听住在王庄、张庄的同学介绍个别地方有时还会看到反盐现象。以前我只是听说,从没见过地面白茫茫的一片,今天算是见识了什么叫作‘冬天白茫茫’。今天我和芙蓉去地里转时,看到在一块地里有一小片白茫茫的,土壤表层被盐包裹。”   

  这是326日《白寨科技小院工作日志》的内容。曲周县白寨科技小院是这里最早的小院。负责日志记录的是这里的女研究生魏素君,内容里提到的“芙蓉”是这里的另一位女研究生胡芙蓉。   

  “刚开始,这里都是男生,后来女生慢慢地多了起来,已经基本达到了11的比例。以前总觉得女研究生细皮嫩肉的,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在农村待不住,现在我已彻底改变了对她们的看法。”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张宏彦笑着告诉记者。  

  对于扎根于此的研究生来说,挑战他们的不只是生活上的清苦。“刚来的时候谁都不认识,连话都听不懂。让我们到农户家里去跟他们聊天,我们都不知道聊什么,经常是在农户家门口转悠几圈都不敢进去。”回忆起自己刚到曲周的各种“小插曲”,蔡永强乐开了。   

  “刚来的时候,感觉农民比我们懂的多得多,慢慢地我们才发觉自己存在的意义,找到被需要的感觉,变得越来越自信了。”张宏彦说,刚来的“知青”们都要经历这样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不自信到充满自信的过程。   

  “把文章写在田里”  

  “文章啊,记得交文章。”张宏彦时常这样言简意赅地敦促这些硕士生、博士生。   

  彭学可是科技小院的新人,最近他时常带上相机跑去田间看小麦的生长情况。“张老师时常告诉我们,在田里发现问题,把文章写在田里。”   

  对于彭学可来说,写论文是需要灵感的。“有时候坐在房间里,就是不想写。但是下到田里,发现了一个问题,会突然有写下来的冲动,所以就会赶紧记录下来,设计方案,调查采集数据,最后写成文章。”彭学可说。   

  321日下午,张宏彦又和研究生们一起深入田间。  

  “您这田里的麦苗长得太旺了,浇完水能下地之后,抓紧喷一遍‘小麦金得乐’,控制一下生长,记住啊!千万记住!不然之后倒伏的情况会比较严重。”张宏彦再三嘱咐正在田间除草施肥的农户。   

  “今年的麦子普遍长得比较稠密,杂草也有点多,你们拿个相机过来,把这些拍下来。”张宏彦指着地里的杂草说,“调查总结一下今春小麦生产中的问题,写一篇文章。”   

  作为科技小院的“元老”级研究生之一,研究生高超男在读期间发表了三篇论文,而这些都是田间实践的结果。毕业那年,她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研究生”。   

  其实,对于这些研究生来说,田间是他们的实验室,不少论文选题都是这样“低着头”发现的。   

  从害羞变开朗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曲周县范李庄的科技小院里歌舞升平,小院“院长”胡芙蓉正带着王九菊等当地村民跳着她们自编自演的广场舞。   

  这个小院最早由胡芙蓉的师姐高超男、刘瑞丽、贡婷婷三个女生联手创建,到胡芙蓉这里,已经传承到了第四代。   

  与白寨科技小院的独门独户有所不同,这个小院直接设在村民王九菊家中。“院长”时常组织留守在村落里的女性村民学习如何科学种植,教她们做手工艺品、纺织、识字。正因为从“院长”到“学员”都是清一色的“娘子军”,这个小院还有个更直白的名字——“‘三八’科技小院”。   

  作为第四代“掌门”,胡芙蓉其实有一个令她自己都没想到的蜕变。这位来自河南的“90后”姑娘,在到曲周之前,从未跟着广场上的大妈们跳过广场舞。“实在不好意思。”胡芙蓉说。   

  如今,她不仅开始跳,而且成了领舞者。“她们需要这些活动,而且我发现,她们人都特别好,很愿意参加这些活动。今年妇女节,我们还成功地组织了村里的‘厨艺大赛’。”作为“过来人”,胡芙蓉说到以往的事情还是会害羞地笑笑。   

  对于彭学可来说,“蜕变”才刚刚开始。321日晚上,彭学可第一次给村民开展技术培训,针对最近地里发现的杂草、水肥管理问题教给农民如何做好田地管理。“我有点紧张。”培训前彭学可一边吃晚饭一边说,这顿晚饭吃得比以往少多了。   

  “多练一练就好了。我刚来的时候就特别羡慕师兄们,因为他们跟这些农民都特别熟,走在路上一会儿跟这个村民打招呼,一会儿跟那个村民打招呼。现在我也可以了。”科技小院研究生团队里目前的“大师兄”赵鹏飞开心地说。他到小院已经近四年时间,如今可以轻而易举地“hold住”全场。   

  《中国科学报》2014417 6  

责任编辑:闻静超
分享到: 更多
标签:科技小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