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还是种房子?——农业界别委员的一场讨论
中新社记者 邢利宇
“资本进入农村、进入土地可怕吗?”全国政协委员、辽宁营口市副市长高炜针对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刚一出口,会场不同位置传来几位委员的回应:“可怕”、“挺可怕”、“确实非常可怕”。
“我觉得不可怕”,这位来自中国东北产粮大省的委员说,资本以什么方式进入农村,进入目的是什么,给农民带来什么好处,怎样使好处实现,“这才是关键”。
“这需要一套监管体系。”有委员插话。
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上任以来首份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下午,全国政协农业界别小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资本进入农地问题,引起讨论高潮。
“如果老老实实继续种水稻玉米,这是好事啊。可资本会以各种名义将土地非农化,这很可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接起话题。
“一刀切静态的,肯定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必须动态地解决问题。”高炜回应。
“现实是有的资本,跟它说‘你进入可以,进去只能种地’,它就不去了。”
“这不是普遍现象。”
“但是很多,有的是先种地,事实上以后还再干别的。”
……
“资金去拿地是有问题的,如果是进入农业中的服务业,应该欢迎。”正大集团副总裁杨小平也加入讨论。
“台湾有一个经验,经营性企业不许购买农地。非农民购买农地是可以的,但买了只能种地,不能盖房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
委员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的背后,是近年中国农村土地堪忧的现状:农地被商业开发、农民被迫“上楼”。
政府一再强调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有的资本进入农村土地,不是想种地,而是想种房子”,陈锡文强调,非农使用后的土地,土质不可逆转。所以,相关政策要非常谨慎。
中新社 3月5日 原报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