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校外基地总结交流会 研讨教学实验场站建设(图文)
科研院 供图
本网讯 1月16日上午,2013年度校外基地总结交流会在西区主楼616会议室召开,24位场站负责人介绍场站情况,并就场站建设进行研讨,提出建设需求和发展建议。副校长兼科研院院长李召虎出席会议,科研院常务副院长胡小松主持会议。
胡小松介绍,目前我校校外实验站共有26个,国家级实验站1个,部级实验站6个,按照学院划分:农学院8个,资环学院5个,动科学院4个,信电学院2个,水院2个,工学院1个,生物学院1个,食品学院1个。他希望各实验站负责人能够发挥我校校外基地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地利用学校校外科研基地建设,提升科研教学基地支撑学科发展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24位场站负责人就实验站基本情况、发展建设情况、管理运行模式与经验、建设需求和建议先后交流发言,为我校场站发展规划建言献策。沽源实验站负责人王堃教授建议,学校实验站布局应该有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分层建设,重点发展,要根据实验站现状,注重其现有功能,特别是其能否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发挥重要作用;856农场实验站赵文生副教授希望将试验站工作纳入学校主流,使之与其所执行的功能相匹。石羊河实验站常务副站长杜太生教授建议进一步探讨学校和地方人员“混合编队、联合攻关”的模式,既有利于研究工作,又便于科研成果的推广使用。
李召虎认真听取了各实验站负责人的汇报,他强调,服务科研、服务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是我校实验站明确的定位,实验站要充分利用好学科、学院、团队的积极性,承担更多的实验项目、课题等,瞄准本领域的一项技术成果攻坚克难;实验站要做好服务地方经济的工作,依托国家媒体、校级媒体以及当地媒体加强自我宣传力度。李召虎指出,实验站可以尝试承担更多本科生人才培的任务;同时希望实验站利用社会资源、公益性知识产权发挥更多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
上庄试验站代表、涿州农场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