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论坛成功举办
8月28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为主题,共收到来自55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百余篇论文投稿,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53位参会人发言,围绕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产业兴旺与土地改革、乡村治理与村庄发展等关键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开幕式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林涵主持,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陈范骏教授致辞,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副院长吴惠芳教授、院长助理刘娟副教授以及部分研究生到现场出席。
林涵表示,人文与发展学院的学术和研究多年来坚持扎根乡土、扎根乡村,紧扣农业、农村和农民重大主题,探寻国家发展和乡村变迁的路径和轨迹,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近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探索出“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博士生自主发起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论坛已经成为本领域重要的学术交流品牌,希望与会同学能够积极交流、有所收获。
林涵书记致辞
陈范骏认为,本论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是一个有朝气、有活力、开放、共享的思想碰撞平台,青年博士的学术思考充分体现了他们致力于服务我国重大发展战略的使命与担当。他希望参会同学能够利用这一机会,充分参与交流讨论,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陈范骏处长致辞
主旨发言环节,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作题为《面向不确定性风险的乡村数字化建设及其实践启示》的学术报告。他认为,当前乡村数字化研究领域欠缺历时性视角的动态分析,存在理论研究相对迟滞的问题。他首先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理论剖析,提出“技术-主体-情境”三维分析框架,并进一步阐释了乡村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多重不确定性,最后倡导“需求为本”和“社区为本”的实践导向,通过加强主体赋能和群体联结提升农民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并建立健全具有韧性的数字乡村治理机制。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左停教授以《过渡期中国农村发展管理的问题和挑战》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认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过渡期中,农业农村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农业生产体系抵御各种灾害和市场波动的能力还不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治理能力也亟需提升。他从“三农”工作的新历史起点、乡村振兴的发展潜能、过渡期的目标定位、提升帮扶产业质量、正视共同富裕“短板”、增加农民的“福利选项”、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村行政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八个方面讨论了当前农村发展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以《共同富裕研究的问题导向与短板视角》为题作了主旨报告。他回顾了当前关于共同富裕研究的核心议题和焦点问题,认为在共同富裕研究领域,目前学术界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共识的研究结论,但仍然存在一些缺乏创新的重复性工作。因此,他倡导研究者要反思做“证明题”的研究取向,敢于直面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问题与挑战,并从短板视角出发关注那些不富裕的和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体,将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优先任务和重点任务。
分论坛截屏汇总
本次论坛有一个主旨论坛、三个平行分论坛,分为九个单元开展交流,线上、线下累计吸引了超过700人次旁听。中国农业大学任大鹏教授、何慧丽教授、李红艳教授、陆继霞教授、于乐荣教授、刘启明副教授、汪淳玉副教授、刘娟副教授、胡振通副教授对参会论文做了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