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

中国教育报 2022年06月27日 报道 浏览次数:

原文引题: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叶松林(左)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给村民讲解玉米种植知识。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孙其信

在党和人民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节点,面对“两个大局”的深度交织融合,党中央、国务院擘画和部署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战略图景和行动路径,“双一流”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为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注入强大活力。

立足“两个大局”——

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时代意蕴

“两个大局”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深刻洞察国情世情、主动应对风险挑战、着力破解复杂局面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学习领会“两个大局”重要论述,深刻理解世界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背景下中国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挑战,是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时代背景。

乘胜而上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这些无不彰显了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为描绘中华民族未来图景奠定了坚实基础、增强了发展信心。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正处在如此宏大的历史进程和历史目标下,“双一流”建设高校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不可替代的力量。

百年大变局下世界格局震荡交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危,更是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导致全球粮食价格飙升至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粮食进口国,保障粮食供给事关重大。同时,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中国将加快突破种业等农业核心技术。因此,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谋划上,唯有精准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在大局中认清形势、在变局中寻求突破。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我国正处在重大发展关键期,只有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发展活力、扩大发展成果。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开局之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补短板”,也要“锻长板”,要充分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水平。

心怀“国之大者”——

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初心使命

当前,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双一流”建设高校特别是涉农高校只有心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急需,发挥在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加强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才能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勇担服务国家重大急需的中流砥柱。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要找准坐标、选准方位、瞄准靶心、善作善成,更加聚焦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同心同向,确保党中央的要求落地见效。回应党中央关切,“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坚持以服务重大决策部署和满足人民美好期待为重要使命,发挥“顶天”的引领作用,履行“立地”的角色担当。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党中央把种业创新、种源自主可控作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命题,因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特别是涉农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

做践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正在兴起,科技创新的投入强度、探索深度、发展速度和成果精度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已成为深刻影响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目标得以实现的核心因素。从“科技自立自强”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准把握时代潮流、立足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双一流”建设高校特别是涉农高校要坚持“四个面向”,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为推动中国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贡献智慧和力量。

扛起服务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使命。人才是强国之根、兴邦之计、富民之基、教育之本,是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也对高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在机遇与挑战的双重考验中寻求人才发展新思路,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加强一流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战略科技力量,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实现创新引领。“三农”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双一流”建设高校特别是涉农高校要发挥在产业、人才振兴方面的优势,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为“三农”人才队伍锻造精兵强将,在农村广阔舞台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矢志“追求一流”——

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使命的铿锵行动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农业大学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心怀“国之大者”,以9个一流建设学科带动学校整体高质量发展,为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9个一流建设学科具有支撑创新发展的平台基础,在分子设计育种、兽医公共卫生、营养与健康、绿色发展、智慧农业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关键技术。在“9+1+X”学科建设思路下,一流学科将带动相关支撑学科共同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农业基础研究布局,深化种业、耕地、农机设备等科技支撑,推进分子设计育种前沿科学中心等重点平台建设,紧跟趋势、主动布局,拿出具有“国之大者”重大意义的硬核技术,产出一批高水平重大成果,真正成为推动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自主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立足9个一流建设学科优势,形成“补短板、锻长板”发展思路,打造“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建设体系,以一流学科建设推进高质量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自主培养。特别是要承担起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重任,进一步引领全国新农科建设,筑牢“强基计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坚持“五育”并举,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坚定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强化9个一流建设学科定向精准引进人才,提升人才引进质量及其与学科的精准匹配水平。启动战略科学家及相关人才培养支持行动,加快推进“315工程”升级版,深入实施“2115工程”升级版,坚决破除“五唯”顽疾,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推动学校人才队伍呈现活力迸发的良好态势。

紧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充分发挥9个一流建设学科的师生力量,构建各具特色的社会服务工作体系和平台基地,完善由地方产业研究院、地方乡村振兴研究院、科技小院、教授工作站、校外实验站、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等组成的“三院两站一体系”新型社会服务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全国乡村振兴高校联盟”的作用,切实带动学校整体持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以新型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积极打造世界农业学科顶尖院校合作交流平台,发起创建世界顶尖涉农大学联盟。与世界一流涉农大学达成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合作办学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持续提升学校在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上的显示度和在全球农业教育科技领域的影响力、话语权,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方案,积极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2年6月27日5版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