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召开会计专硕项目培养与会计系专业建设研讨会
5月19日上午,学院通过腾讯会议召开会计专硕项目培养质量和会计学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张敦力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期刊社社长袁淳教授,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鲍新中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朱凯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教指委委员、北京科技大学杨棉之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财务管理系主任郑建明教授等会计学领域专家参与讨论交流。研讨会由我院副院长任金政教授主持,会计系全体教师、会计专硕项目学员50余人通过线上参加了会议。
院长司伟教授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拨冗参加研讨会表示衷心感谢。司伟指出,会计专硕项目自2015年开办以来,在校研究生院的指导和经管学院的领导下,不断探索办学经验,生源结构不断优化,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就业质量持续提高。会计学专业自1992年开始办学以来,为国家输送了1200多名优秀会计人才。该专业2020年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几年来,学院积极引进会计专业教师,大力支持会计系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各位专家教授推荐优秀会计人才来我院工作。
会计专硕项目主任、会计系主任郑忠良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会计专硕项目和会计系的发展情况。在校院两级的领导下,会计专硕项目办学质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优秀专硕项目,录取分数线不断攀升,受到越来越多考生和用人单位的认可。会计学专业经过近30年的建设,基本完成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的转变。
嘉宾精彩观点
会计专硕教指委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张敦力教授:办好会计专硕项目的关键在于做好组织机制保障,加强团队建设。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经验来看,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指定分管副院长强化指导和联系;二是成立专硕项目中心,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三是要加强校内外导师队伍建设。由于经济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建议每三年对会计专硕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精英化培养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中农经管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张敦力教授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鲍新中教授:联大经管学院大力支持会计专硕和会计学以及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其中财务管理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科注重应用型研究,在课程建设、教育教改项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果。
鲍新中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朱凯教授:由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录取分数线一样,目前的考试制度有利于应届生而不利于往届生,不断攀升的录取分数线进一步加剧了非全日制考生的入学难度。招生人数多的培养单位可以考虑分类培养,招生人数少的培养单位建议聚焦。目前大数据等技术在会计实务界的广泛应用要求会计人才掌握更多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但会计专硕教指委要求会计硕士撰写案例型毕业论文,二者存在分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会计学专业学生要注重数字化能力培养。
朱凯教授
教育部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期刊社社长袁淳教授:建议利用综合型大学的资源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校外导师队伍的建设,中国农业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很有意义。校内导师要积极与校外导师沟通交流,了解实务界最新进展。校外导师不仅能从业务和专业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而且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形成良性互动。培养单位在坚持案例教学的同时,还需加强案例研究能力的提升。
袁淳教授
教育部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教指委委员、北京科技大学杨棉之教授:充分发挥农大985高校平台优势和农业特色、利用葛长银老师在毛泽东会计思想研究的基础,向“绿色会计”和“红色会计”方向积极探索,争创特色。要加强师资队伍能力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数字化能力的培养。信息化、智能化是赋能和拓展,但财务能力的培养是基础,要注重财会审能力、资本市场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大数据分析决策能力等四大模块能力的培养。
杨棉之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财务管理系主任郑建明教授:贸大会计专硕和会计学专业项目充分发挥国际化优势,借助EQIUS等国际认证提升项目培养质量。项目践行终生教育的理念,毕业学员随时可回学校继续学习深造。项目以主要课程和教材为抓手,注重项目成果转化,多项教材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奖,同时鼓励教师申报教学名师。
我院会计系葛长银副教授介绍了自己在毛泽东会计思想研究方面的阶段性成果。葛长银表示,毛泽东会计思想是一座宝藏,有待自己和同仁们一起探索发掘。
任金政在总结发言中对各位专家教授一直以来对中国农业大学会计学科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任金政指出,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学位点建设和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会计专硕项目和会计学专业将认真学习,积极借鉴,不断消化吸收,持续提升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