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旧版回顾

激励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2018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夏令营开营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8年07月11日 报道 浏览次数:

2018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夏令营开幕式。本网记者 张春海/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张春海)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沈原的演讲刚一结束,一群大学生听众立刻围拢过来。他们向被围在中心的沈原教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认真倾听他的解答。这一幕,发生在2018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夏令营。7月7日, 2018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夏令营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开营,来自全国30所高校的50名大学生参加了夏令营。该夏令营为期5天,分为对话知名学者、走进学院、体验乡村及调研等组成部分。

  7月7日上午,夏令营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CIAD报告厅拉开帷幕。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东军致辞,对各位夏令营同学到来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2018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不仅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他希望,通过夏令营激发莘莘学子投身乡村振兴研究与行动的兴趣和动力。他寄望营员:第一,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情怀;第二,勇于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为乡村振兴的幸福而奋斗;第三,更深入地了解乡村社会研究的魅力和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人才;第四,密切联系世情、国情、党情和农情的变化,以开放发展的远见投身今天的中国乡村振兴事业,做到知行合一。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东军致辞。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供图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对满怀乡村振兴热情的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学院的学术研究传统,尤其是秉承“扎根乡村、扎根乡土”的学术研究理念和原则,以及学院在精准扶贫、国际发展援助、农业社会学、农村留守人口、农业文化遗产、农村法治等重要研究领域形成的特色风格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致辞。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供图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分党委书记景发主持开幕式。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供图


7日下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沈原为营员带来了《新乡建:清华社会学系的张家口实验》,分享了清华社会学系以张家口地区为据点开展“新乡建”的五年实践。五年的实践,充满失败和教训,但他们仍坚定不移地沿着“新乡建”的道路继续前行。

  自2010年开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研究团队发起“小农扶贫”模式探索,8年的实践表明,基于小农户生产、直接对接城市固定消费者的扶贫方式,可以成为贫困小农户增收脱贫的突破口,可以实现精准、稳定和可持续的脱贫结果,彰显共享、协调、绿色和创新的发展理念。近日,《人民日报》以《对接城市消费  助力农户脱贫——对中国农业大学探索“小农扶贫”模式的调研》为题,对这一模式进行了报道。在此次夏令营中,叶敬忠教授将介绍“小农扶贫”模式的基本思想和具体实践,以及该模式的扶贫效果和进一步推广的建议。

  此外,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任大鹏,将为营员剖析“法律视角的农业农村问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孙庆忠将与营员们分享“田野工作与促进生命变革的乡村研究”。

  7月9-10日,夏令营营员们将赴河北保定易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分为8个小分队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开展团队研究。7月11日,营员们将对整个夏令营活动进行研讨和交流。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长期从事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基层党组织研究,在乡村振兴的相关领域形成并保持了研究传统。学院期望在国家的重大战略中发挥作用,争取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领军队伍。为此,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已经部署了“乡村振兴四个系列”行动,即系列研究、系列试验、系列研讨和系列培训。2018年暑期,全院有120多名教师和学生将奔赴全国乡村围绕乡村振兴中的近70个主题,开展研究。此外,学院多年来开展了大量乡村扶贫和乡村振兴试验,如河北省易县的“巢状市场小农扶贫”试验基地、云南省勐腊县的“河边村扶贫试验”基地等。2018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已经举办了“中俄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乡村振兴与妇女发展研讨会”等研讨活动。而此次大学生乡村振兴夏令营则是系列培训的活动之一。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沈原与营员互动。本网记者 张春海/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年7月8日报道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更多
标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