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 ENGLISH 旧版回顾

教育现代化农村不能缺席—— 全国人大代表关注农村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报 2018年03月22日 报道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柴葳 刘博智

“如果人走了、村空了、地闲了,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深知人才支撑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深入参与农村教育投入的研究,连续几年参与中央一号文件的评估。

“乡村振兴面对三大难点:人才短缺、资金短缺和农民增收难。十九大报告提出三个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教育、就业,‘三个优先’如何排序?我认为最优先的应该是教育,因为它是另两个优先的结合部分。”魏后凯认为,农村人口的素质能否提高,直接关系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能否实现,而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部分。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教师马春雨建议,通过市县两级政府积极落实“改薄”项目,发挥中心城区强校优势,建立城市帮扶农村的教育联盟机制,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在旗县农村牧区尤其是贫困地区,通过建立师范类院校实习基地等途径,尽量缩小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差距。

“解决城乡教育公平的问题,要从人的发展这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上解决。等到靠投入能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剩下的必定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任务也更艰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坦言,人的发展应该成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关注点,因为只有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人,才能理解教育现代化的概念、范畴和内涵,才能真正融入现代化的教育环境中。

“乡村振兴包含五大内容:产业、生态、治理、民风、富裕,可以说其核心就是农村的教育发展。现在已经到了要重视农村教育中人的发展的时候,如果农村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对现代化没有概念,他们便很难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孙其信设想,由高校单列计划,为农村生源提供一个从入学、就读到就业的帮扶体系,核心就是提升能力建设,培养具有现代化思维意识的综合性人才。

《中国教育报》2018年3月22日第7版报道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更多
标签:教育 现代化 关注 人大代表 全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