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故事 | 17篇推送,农学172班新生未入学先交心
孙其信校长观看农学172班级公众号推送
本网讯 《大学食堂哪家强》、《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有一个地方》、《诗风|遇见身边的诗意》、《172看中国》、《关于六谷村精准扶贫的调查报告》、《记录|微说农大》、《新生入学必备清单》……暑假确定班级后,农学172班便建立了公众号,以“书写青春记忆”为主题,同学们自由投稿,分享班级动态、个人学习生活点滴、个人评论等。
172班的程航远是公众号的创建人,他介绍,公众号取名“致稷”,“致”为致敬、献给之意,“稷”从禾从畟,五谷之长,不只代表高粱,也代指农业。“身为农大人,我们理应践行校训,为让国人吃饱、吃好,为中国成为农业强国而努力”。公众号运行人之一龙源说,除了第一篇关于农大食堂的介绍不是原创外,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同学们的原创,大家借由这样一个平台将成长点滴用文字、照片保存下来。
班级成员李隆睿的母亲从事湖北十堰房县精准扶贫相关工作,在母亲的影响下,城镇长大的他对乡村乡土有着特殊的情怀。今年暑假,他到国家级贫困县——房县下的红塔镇六谷村生活了一个月。30天的时间,他走村入户、深入调研、参观农业基地及农家书屋,详细了解六谷村的致贫原因、脱贫措施、教育状况、安全饮水工程,并撰写《关于六谷村精准扶贫的调查报告》分享在班级公众号,提出自己对当地农业建设、乡村发展的思考。
“农学情怀驱吾上,我定不弃而求索”(陈娇月作),有时同学们用诗表达情感;“看《二十二》之前,我以为这是一部爱国主义电影,然而观影后,我认为,这部影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爱国主义,更在于一种生活态度”(龙源写),有时同学们写下书评、影评;“有这样一个地方,它叫宾川,是我的家乡,如果你愿意,我带你回家看看嘛”(陈娇月写),有时同学们分享自己家乡的风情、美景……这样一个公众号,让农学172班的新生们未入学就先交了心。
“我一看到这个公众号就觉得眼前一亮”,农学院分党委书记曲瑛德告诉记者,同学们入学前主动去思考、去发现、去记录,自主运行公众平台、自由投稿,这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组织创新能力的表现,给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