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学名师 | 蒋秀根:教师的职责不只教书更有育人
蒋秀根,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校本科教学专门委员会委员、学院学术委员会人才培养分委会主任、农业部设施结构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中国农业大学首届十佳魅力教师、大北农教学名师等称号。
从教28年来,他坚持“以科研促进学术素养提升、以教改带动教学水平提高、以育人进行学生素质培养”的指导思想,秉承教书育人为先、能力培养为重,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1/5,2/5)、中国水利教育协会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成果一等奖(2/5)、中国农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10)。
在他看来,教师的职责不只教书,更有育人。从教28年以来,他不断进行全程、全方位育人方式的思考与实践,用心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他认为,与知识的传授相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更加重要。
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能力
1989年,蒋秀根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同年,他来到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成为土木工程系的一名教师,迎来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本科专业(1988年开设)的第一届学生。
刚刚走上讲台的他,激动、兴奋、憧憬,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希望为专业、学科的建设发展多做贡献。那时的蒋秀根想着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最深入、最细致的传授给学生,课堂上,他认真板书,细致地在黑板上推导每一个公式。
随着工作经历的丰富,对教学的思考也更深更多,他慢慢意识到,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问题很大,不仅学生对于大量琐细的知识在50-100分钟的课堂上看不懂、听不明白,自己对于讲课似乎也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增进对专业、行业的理解?如何使课堂的授课效率更高?如何让学生更多的学习到知识?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经过不断的探索思考,从注重细节到整体把握、从专业眼光到宏观视野、从课程教学到人格培养,蒋秀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观。
蒋秀根认为,针对培养目标,拓宽专业视野,让学生在课上课下接受更多、更广的知识,将简单问题联想延伸、复杂问题分解简化,形成课程教学目标,这就是教学理念的进步。
知识到位了,能力如何提高?蒋秀根又开始了摸索——
“我希望能影响学生,让他们有好的思维习惯,有逻辑性、整体性,能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广的视野理解土木工程行业。” 蒋秀根说。
课上蒋秀根会给学生布置与专业知识、基础理论相关、有深度的综合性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查阅文献,综合既有知识,了解行业动态,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讨论。他提出了教与学过程中结构性能、分析、设计、建造的辩证分析法和系统论方法,强化了总目标、条件约束、多方案、优选途径的总体思路,强调了对比、联想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建立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土木工程是百年大计,我们不能培养书呆子,要培养有社会责任心的人”,蒋秀根通过介绍基础设施及城镇化建设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同时强调,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工程技术的进步更离不开创新,发展和创新,是社会的需求、也是个人发展的要求。通过分析工程质量、工程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直接决定人的生命、物质财产及社会运行的安全,强调土木工程专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通过介绍工程建设须耗费大量的土地、开采大量的矿山、消耗大量的能源、造成大量的废弃物,强调控制工程建设成本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通过介绍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遵守的各种法规、规范和规程,分析工程创新与法律法规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发展与底线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分析工程的复杂性,讲述工程建设的总目标与各专业、各工种、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要做受学生尊重的老师
“老师的第一任务就是教书育人,要做受学生尊重的老师。”蒋秀根说,一节课只有50分钟或100分钟,绝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一张白纸进来再一张白纸出去”,要让学生觉得时间不白花。为了使学生多年之后回想起来,脑海里的蒋老师是尽心的、尽力的,也为了培养出综合素质强的学生,多年来蒋秀根以身作则,注重全程、全方位育人,培养了一届又一届优秀人才。
我校08届毕业生、现土木工程系讲师许晶至今仍记得本科时上蒋老师《钢筋混凝土结构》课时的感受,“蒋老师上课态度认真、严肃而不乏幽默,混凝土这门课程特别难,但是蒋老师总是能深入浅出的把专业知识讲的特别明白,学生听课也特别认真”。
“我入职成为教师后为了学习如何授课,又全程听了蒋老师的课程,通过听课发现讲课真的是一门艺术,要求授课老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强大的责任心和对学生的耐心。蒋老师也时常教导我,教师授课不能单单只给学生教授本专业课程及知识,作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负责,更重要的是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
土木141班赵祺大三一学年分别上了蒋老师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防灾与减灾》和《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三个课程,在大学生涯很重要的时光里,他最大的收获并不仅仅是能把某一个具体的数据或者构件配筋去算正确,而是能学习到老师对知识点的认识方法,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多个角度把一个知识点讲清楚。他说,“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并且还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
“大胆假设,小心验证”,土木142班黄泽敏认为蒋老师课上说的这八个字对自己未来学习、工作都有很大启发……
思考、创新、培育,仍在路上
蒋秀根的爱人也是一名教师,他们在家会经常讨论教育问题,对教育界的“供给侧改革”提出看法。
身为教师,他一直在学习,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土木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引进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开拓专业视野、了解行业动态,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对专业保持好奇、思考、钻研、革新的意识。
结合课程教学进程及他本人的研究方向,设立或引导学生申请研究课题,让学生参与到创新试验项目,多年来,共指导30余名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本科生发表了EI全文检索科技论文3篇。
他说,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教学科研,都要用心、用情,全方位去感悟、创新、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