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使命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人民网2017大学校长论坛发言摘编
人文社会科学在“双一流”建设中有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刘 伟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们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经过80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中肯定了人民大学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重要地位。
人文社会科学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人文社会科学对于树立文化自信有着基础性意义。近代以来,在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对长期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失去了信心,有关教育的理念、方式、效果、知识结构和体系等也是如此。今天,中国的发展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新时代要求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教育自信。“双一流”建设,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对于树立文化自信,有着时代要求,也有历史可能。
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为主的高等院校,对于解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命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传统的教育从来都是融入家国情怀的,要通过教育,通过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使家国情怀的人文关怀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及传统真正深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心中。
我们的创新特别是理论创新需要人文社会科学作为重要支持。当前,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特殊性和艰巨性,一起努力完成国家现代化给予我们的使命,不辜负历史恩赐给我们的好机会。
把牢“双一流”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
南开大学校长 龚 克
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时代使命。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一流大学就是一流的育人体系。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双一流?因为教育是育人,尤其是育青年一代的事业。“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可以说“双一流”建设应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靠什么加快建设双一流?我想应该抓住以下六个要素:第一是人的因素,即高素质的教师和积极主动全面发展的学生;第二是教学,这是大学育人工作的基础;第三是科研,这是大学创新和通过创新实践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平台;第四是合作,广泛的国内、国际合作是培养学生了解国情、放眼世界的途径;第五是文化,即熏陶学生的人格素养的氛围;第六是治理和服务,即确保体系运行有效的支撑。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世界一流大学一定是优秀教师汇聚的人才中心,拥有大批活跃在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主战场的一流教师,他们既在学术上发挥开拓引领作用,又能真正做到热爱学生,尽心教书育人,这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所在。
“双一流”建设不能以表面化的指标为追求,要务根本、养静气,有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人的发展和国家发展甚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定力,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动摇不偏离。
涉农高校应服务国家农业现代化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 李召虎
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时9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对于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这是走进新时代、承担新使命、作出新贡献的重大机遇。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学校不断深化对“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思考,更加深刻认识到:“双一流”大学要聚焦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这个核心任务。我校及相关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有长期围绕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今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农业农村新发展的广泛需求,为涉农高校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我们建设“双一流”,更要牢牢扣紧“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要求,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植根中国大地,主动对接、自觉服务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重大需求,以持续的科技创新支持乡村振兴,在不断实践中培养托举现代化农业的时代新人。这个“一流”,既是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行动中走在前头,更要在水平成效上跻身前列。
办好一流大学,要以一流学科为龙头。但一流大学不是若干一流学科的相加,而是整体水平的提升。我校在强化一流特色学科建设引领的同时,基于学校发展基础确立若干新兴学科、特色学科和支撑学科并作了重点建设布局,努力建成良好的学科生态群,为建成“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一流大学”以及担当其应有使命持续发力。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 李军锋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精神,北航开展了六个方面的168项具体工作,可简单概括为按照一个“π”提出“314”。
“3”是3个词,第一个词是“历史使命”,北航成立即为振兴国家的航空工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是其历史使命;第二个词是“政治担当”,北航要培养优秀的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个词是“现实选择”,北航第十六次党员代表大会把“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深化为学校发展新的远景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北航人才培养目标,即具有高度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理想高远、学识一流、胸怀寰宇、致真唯实的领军领导人才。“1”是1个问题,北航一直在思考如何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怎样提高“大思政”格局下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4”是针对“1”做的4个方面工作。第一是大爱传承,通过挖掘、凝练、弘扬北航精神文化传统,将“空天报国、敢为人先”的北航精神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实践;第二是改革推进,对学生工作要做“小核心、大服务、专业化、科学化”的调整,即坚持教育管理的核心,提供积极心理引导、学业发展支持、资助事务帮扶、大数据精准教育等多样服务;第三是通过体制机制设计,推进思政工作与教学工作一体化,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成立覆盖一二年级本科生的北航学院,实现北航设计、全球培养;第四是拓展“互联网+”思政教育新形态,打造以官微“航小萱”“微言航语”为先锋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把脉学生需求,问诊思政工作难点热点。
以学科交叉为核心举措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顾 锋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交通大学120年的历史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交相辉映,在新时代,上海交大将坚持以追求一流为基因,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学科交叉为核心,加快“双一流”步伐。
第一,坚持以追求一流为文化基因。交通大学老校长唐文志提出“为第一等学问,为第一等事业,为第一等人才,砥砺第一等品行”。“一等”是交大的文化基因,也寄寓着一流梦想。因为对“一等”的追求,交大人上天入海,为强国兴邦铸就重器;格物穷理,为探寻未知孜孜不倦;悬壶济世,为广大人民守护健康。
第二,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引领。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上海交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归大学办学的本源, 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的使命职责亮在明处、落到实处。2017年,学校召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部署推进会,凸显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颁发首届教书育人奖,并将该奖项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校级最高荣誉。设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和教师工作部,具体负责落实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德师风建设等工作。
第三,坚持以学科交叉为核心举措。上海交通大学聚焦“双一流”建设目标,以优势学科为主干,以特色学科、新兴学科、需求学科为支撑构建学科群,建设一批问题导向的跨学科综合交叉平台和高水平智库,健全学科生态体系。建立前沿科技引导机制,完善以创新质量和社会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考核评估体系,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原创水平、学术品位、同行认可度和业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