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倌

北京日报 2014年04月22日 报道浏览次数:

  “啰啰啰……”杨林端着个竹簸箕,一边吆喝,一边撒下青青的猪草。

  “哼哼哼……”十几头黑白相间的小猪欢快地跑来,在杨林脚下挤成一团,享用着美味。

  杨林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养猪却已养了四年。为了养猪,他甚至休学一年。

  大学生当猪倌?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不知道,让全家人都能吃上肉,是杨林儿时的梦想。

  1989年农历的最后一天,杨林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一个国家级贫困地区。家里惟一的一只鸡,本是要当年夜饭的,由于杨林的出生,全家人都不得不放下伸向鸡肉的筷子,鸡肉全给了杨林妈妈。

  当杨林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就有了让全家人都能吃上肉的梦想。

  7岁时,杨林的爸爸去世了。直到现在,杨林还觉得爸爸在世时一定没有吃够肉。

  家境贫寒,但妈妈让杨林坚持读书,考大学,改变命运。杨林也争气,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西昌一中的人,那可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高中时,杨林最喜欢看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的《致富经》节目,那时他就萌生了养猪的想法,还执意要考中国农业大学,学专业的养猪知识。家里人都反对,他们不希望杨林再做农民,无奈杨林心意已决。

  2009年,杨林如愿坐进了中国农业大学的教室,成了乡里第一个考到北京的大学生。当同学们还沉浸在“解放”后的无所事事中,杨林已开始在图书馆四处查找养猪的专业书籍,在网上关注生猪价格的走势。

  期末时,大家都在准备考试,杨林却总翻看《今日养猪业》杂志,他有些按捺不住了,因为他发现,现在是养猪的好机会。“仔猪价大约是每斤5.5元,和三年前差不多,已跌到相对低谷,现在出手,养半年出栏,一定能赚钱。”杨林希望赶紧去实践。

  暑假回家,哥哥出资5万元支持他养猪。杨林在自家菜园建起猪舍,从当地农户购进13头仔猪,当起了“猪倌”。

  但现实常常是残酷的。暑假没过完,13头仔猪就全死了。“当时不懂得给猪舍消毒防疫,闹了猪瘟。”现在说起自己的第一次创业,杨林还很懊恼。

  “农大的学生,都把猪养死了!”旁人的冷嘲热讽让杨林好一段时间都情绪低落。还好妈妈一直支持他,直说要赶紧养两头母猪,下崽让杨林实验。

  回到学校,他提出休学,要到猪场去补一线养猪经验。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疯了。

  办好休学手续,他来到昌平一家私人猪场,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学会了饲料配比、定期防疫,还参与微生物发酵的试验。随后,他又到河南南阳、四川成都等地学习,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屠宰加工……生猪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杨林都学了一遍。

  一年后他重返校园,用一年完成了两年的课程,并没有留级。当年,他还通过“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计划”获得10万元创业基金,在学校的支持下,到农大涿州科技园区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杨林注册成立了北京牧歌曲辰科技有限公司,这次,他选择养香猪。

  30头贵州香猪仔,成了杨林的心尖子。饲料,自己配,玉米、麸皮、米糠;防疫,自己做,每半个小时清理猪舍一次,定期彻底消毒。每天,这些小香猪还定时听音乐,定时在专用运动场地锻炼。

  涿州、北京两头跑,杨林一边实践,一边学习。“主要看食品安全方面的书,这是大事,我要养出最安全优质的猪。”

  香猪出栏,马上卖光,但由于规模小,只是打了个平手,不赚不赔。

  大学毕业,同学们都想着留京,杨林却回了老家,当起了真正的“猪倌”。

  经过多方比较,精算成本,杨林决定饲养耐粗饲、抗病力强的广西香猪—巴马香猪。为了给香猪安家,杨林顶着烈日,四处奔走。妈妈心疼儿子,“要不,我们搬出去住,把房子给你改建成猪舍吧。”最终,一家人在自家宅基地旁建起了猪舍。

  在老师、同学和之前学技术的养猪场的帮助下,杨林筹集到35万元启动资金,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创业。

  这次,杨林从容了许多。他在饲料中掺入枇杷叶、鱼腥草,“这些中草药可以提高小香猪的免疫力。”

  杨林的微信朋友圈基本都是在“晒香猪”,香猪下崽时,他还微信直播。那里也记录着他创业的艰辛:衣服好几天才换一套,澡也不是每天洗一次,头发挺长了也没剪,车子跑了三千公里基本是夜路,求人无数被拒绝无数,也被坑了很多次,经常失眠,早饭基本省略,晚饭时常在九点以后,一天不是站着就是躺着,这才是创业的真实生活!

  终于,杨林的香猪赶着彝族年的喜庆节点进入当地超市,销售火爆。第三次创业,“小猪倌”终于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和梦圆的幸福。 “我要把香猪卖回北京去。”他又有了新的目标。

    《北京日报》2014年4月21日

责任编辑:陈卫国
分享到: 更多
标签:杨林 香猪 大学生创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