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那些振奋人心的农大故事
■柯炳生
2013年的最后一个夜晚,我守在电脑前,看着那已经极为熟悉和亲切的旧版校园网。几个小时后,这个版面就要成为历史了。我做了张截图,留给未来的回忆……
截图中一条新闻的标题是:2013年度十大新闻。我看着那些经过浓缩的显得有些干巴的数字和字句,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这些生动的故事,使得2013年令人难忘,令人鼓舞,令人振奋。这是新一代农大人追逐梦想、创造辉煌的故事。
十大新闻中的第一条,是科技成果累累。我校多年来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几位,2013年保持了良好势头,这不令人意外。令人喜出望外的是,我校教师在国际顶尖刊物Nature 和 Science 上发表论文的数量,2013年有了爆发性增长,达到了5篇。而从2005年发表首篇到现在,总数不过14篇。近年来我校的论文总量增长速度变缓,但是高水平重大成果不断涌现,这体现出了我校内涵式发展的效果,是老师们聚焦重大问题、长期默默耕耘、不求急功近利的结果。我校长期以来充分尊重学术自由和科学研究规律,对科研工作没有年度考核指标,提供了非常宽松的政策环境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更加坚定了坚持这项政策的信念。
更令人十分惊喜的是,在顶尖杂志发表的论文中,有一篇是我校理学院的青年教师张葳葳完成的。很多人说,我校在生命科学和农业科学等优势学科领域出重大成果,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在我校非优势学科的物理学方面,居然也能出刊登到国际顶尖杂志的重要理论成果,并且获得了国际学术界多方面的关注,是出乎意料的。尤其令人十分惊喜的是,主要完成人居然是一位30几岁的青年教师。读着张葳葳的故事,令人极为振奋,极其鼓舞,对农大的现在和未来充满了信心。如果农大非主流学科的一个青年教师都能够创造如此佳绩,那么其他领域的广大教师还有什么不能创造出来的!只要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佳绩皆有可能。读着张葳葳的故事,令人更加明晰了一个道理:梦想和奋斗,取决于每个人自己,而机会,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学校的青年教师成长工程,给很多教师提供了出国合作研究的机会,但是,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个机会,这是张葳葳自身努力的结果。机会无所不在,机会取决于你的眼睛、你的头脑、你的努力……这是张葳葳故事给每一个青年教师的启发。
十大新闻中有两条,是关于学生取得的成绩,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本科生中,动科学院的四位同学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有理论意义,有应用价值,获得了“挑战杯”一等奖。这是我校十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我与这些学生和他们的指导老师见过面,了解了他们参与科研取得成果的过程情况,很有感慨。获奖自然可喜可贺,但是他们参与科研活动的收获,远远超过了获奖本身的意义。他们通过科研活动,培养起来对科研的强烈兴趣,找到了科研的感觉,获得了很多能力。更令我极为欣慰的是,其中的一位同学,作为保送生被另一所名气更大的大学录取,但是她想想又放弃了,而选择争取在农大继续深造。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老农大人的踏实低调,也感受到了新农大人的自强自信。我校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让尽可能多的本科生接触研究、参与研究,是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措施。新闻中没有提到但是这里不能不提的是,在这些同学的身后,有一位老师,他们科研活动的指导教师。这就是马曦老师,也是一位青年教师。马老师把这些同学们带上了科研之路,所付出的心血很多。他自己还处于成长进步的过程中,能够如此为学生的成长倾心投入,精神令人感动。我校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教师,包括资深教师和青年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呕心沥血。有这样的老师,是学生之幸,是学校的骄傲。
另一件重大新闻是校长信箱。我校的校长信箱不是新事,但校长信箱引起网上热议和好评,却是一大新闻。如我一再所说,我校的校长信箱,不是校长个人的信箱,而是一个全校师生与管理部门沟通的公开大平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平台,5年多来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久居芝兰之室不闻其香,我们农大师生早已经习惯了这样一个信箱的存在,也没有觉得如何特别。直到一天,一个善观察总结、会欣赏幽默的学生,把若干封来信和回信攒到一起,做了截图发到微博上……结果引起了网上热议如潮,一度登上新浪微博话题榜首。海量的跟帖中、一些电视台和报纸的报道评论中,都是一片赞誉之声。近年来有关高校的新闻中,能够有如此高度一致的赞扬,非常少见。当然,夸赞声音中,也有不少没有夸准:他们没有弄清情况,净是夸奖“好校长”。其实,应该夸奖好学生、好老师、好员工、好学校。所以,我赶紧写了篇说明文章,发到校园网上。校长信箱的热议,也给了我们启示:网络的力量非常强大,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把我们学校一些非常好的东西,宣传出去,发挥正能量作用。我校一些非常好的做法,例如本科生的自由转专业政策,博士生招生的申请考核制等等,都是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做起来的,效果也很好,但是媒体报道不足,导致有的记者把首行之名,送给别的大学。我们当然不应该很在乎这些,但是,如果能够帮助媒体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严谨性,也是一件好事。更重要的是,这能够帮助考生和家长正确认识中国农大。顺便说一句,网上流传的我校学生的辩论赛和街舞的视频等,都充分展示了我校学子的多面风采,颠覆了社会上一些人对农大学生素质的想当然的误解和偏见。
2013年令人难忘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十大新闻中的任何一句话,都包含着很多故事,都可以写成长长的一篇;十大新闻之外,还有更多的故事。这些故事,给我们感动,给我们信心,给我们动力。我们对过去充满自豪,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充满信心……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默默许下新年心愿,是对农大明年的祝愿,也是对农大未来的祝愿:农大的规模不需要更大,但成就一定要更大;农大也许不必改名,但一定要更加著名。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
编后:深夜时分,看见这样的一篇文章,只觉得形式不错,并未深读。清晨,翻出细读,不曾想这是一份如此有深情厚度的文章。望着透过薄雾的冬日晨光,瞬间捕捉到一种有智慧的温暖。“生命经验丰富的人可以依据雪的大小、成色,专门帮人煮雪为生,因为要煮得恰到好处,煮得和说话时恰好一样,确实不易。”柯炳生校长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就像一个煮雪人,用自己的真情浇读者心中块垒,而放在“十大新闻”这样的情境下,却又是作为学校掌舵人对宣传工作最美好的肯定及赞赏。
《中国教育报》2014年1月6日 08版 高教周刊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4-01/06/content_33714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