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忧国,老凤更待雏凤声——校长柯炳生在曲周建站4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3年11月24日 浏览次数:
 

 (2013年11月23日)

  从1973年9月5日下午,石元春、辛德惠、林培、毛达如、雷浣群、陶益寿、黄仁安等七位农大教师,赤脚蹚水,从村头走入张庄,至今已经整整40年了。今天,农大的几代人与曲周的几代人聚集在一起,回顾奋斗历史,重温曲周精神,探究创新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责任、奉献、科学、为民,以石元春和辛德惠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农大人在曲周拼搏奉献创新所形成的曲周精神,已经成为我校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我校的优良历史传统,感染、教育和激励着新一代农大人,不断前行。刚刚我们听了老校长石元春院士的讲述,又上了一课,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曲周精神,体现着老一代农大人的报国理想与奉献精神。40年前的石元春、辛德惠先生等人,当他们来到曲周、来到张庄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白花花的盐碱地,看到的是家徒四壁的农民家,看到的并住进去的是透风透光透雨的土坯房……当他们与曲周人民一起历经艰辛、拼搏奋斗的时候,他们不可能想到院士、教授、国家特等奖等个人名利待遇。他们满怀着的是知识分子的科学报国情怀,想着的是如何通过改土治碱,增加生产,解决当地农民自己的吃饭问题和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那时候,他们40岁上下,连高级职称都没有。但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无名利之所累,有报国之宏志。结果,一群没有名气的小人物,成就了一篇治碱改土农业开发的辉煌篇章。习总书记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曲周精神,就是这样一种远大理想梦想与奉献拼搏精神结合的闪亮结晶。我们向老一代农大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曲周精神,体现着老一代农大人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让白花花的盐碱地改变颜色,这是写在大地上的论文,无法造假;让地里的小麦产量增倍翻番,这是能用农民的饭锅和胃口称量的数字,无法浮夸。欲善其事,先利其器。老一代农大人实现报国为民理想的有力武器,是科学研究,是创新探索,是建立在科学探索创新基础上的实际技术。他们把实验室的瓶瓶罐罐,搬到了曲周,搬到了张庄,搬到了盐碱地旁边的土坯屋中;他们勘察,采样,测量,分析,开始了长期的大量的艰苦扎实的研究工作。没有浮夸,没有浮躁,坚定执着,坚持不懈,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十年如一日,二十年如一日。曲周精神,就是这样一种严谨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精神的杰出示范。

  曲周精神,也体现着老一代农大人的团队意识和群众路线。老一代农大人与曲周人民,鱼水情深,并肩奋斗。曲周盐碱地治理的历史篇章,是老一代农大人与曲周人民共同谱写的。如果说,曲周的治碱改土工程是一首恢弘的交响乐,石元春、辛德惠等老一代农大人是编曲、指挥、首席小提琴等,那么,广大的曲周人民,就构成了乐队的整体,每一个人都用自己手中的乐器,贡献了自己的音符,奏出了雄壮的大型交响曲。就这个意义上说,曲周精神,是老一代农大人与曲周人民的共同塑造。这种心系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与群众齐心协力奋斗成就事业的精神,老一代农大人对曲周人民的深切感恩精神,是曲周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向曲周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曲周精神,在一代代农大人中传承、弘扬和光大。从40年前开始,曲周的土地,留下了几代农大人的脚印、情感、记忆。石元春、辛德惠等创始人之后,李维炯、肖荧南等老师承上启下,翟志席、马永良、郝晋珉、吴文良、李保国、宇振荣、吕润海、牛灵安、李季、潘志华、张福锁、李晓林等文革后大学毕业的老师集体继续接力,最后,一批像曹国鑫这样的80后、90后研究生也来到了曲周,住进了“农家小院”。用我校曲周实验站第6任站长郝晋珉的话来说,到曲周来工作过的农大人队伍系列已经很长,从以前他的老师和老师的老师,到现在他的学生和学生的学生。从改土治碱,到建设规划,到产业发展,到农家小院——变化的是工作形式和重点,不变的是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的精神。也许,由于各种情况的变化,我们现在无法超越30年前、40年前那样的获得国家特等奖的丰碑成就,但是曲周的精神,却一定可以在一代代农大人手中,薪火相传,弘扬光大。

  曲周精神,是超越曲周实验站和曲周县的精神。也许,由于种种原因,不是每一个农大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到曲周来进行研究和推广工作,但是,曲周精神,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农大人继承、弘扬和光大的。中国农大的使命,是围绕着人类营养与健康,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在城镇化和工业化日益加速的背景下,如何用越来越少的耕地、越来越少的水资源、越来越少的农业劳动力、越来越高的劳动力成本,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是我国面临着的突出挑战。过去,老一代农大人与曲周人发扬曲周精神,在改土治碱方面创立的曲周经验和曲周模式,走出了曲周,走向了整个黄淮海、黄土高原、三江平原……走向了全国,推动了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天,新一代农大师生创建的“农家小院”,也走出了曲周,走向了广东、广西、四川、东北……。我们未来要继续发扬曲周精神,用同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样的拼搏精神与奉献精神,同样的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与新一代曲周人一起,推动曲周农业发展,推动曲周农民增收,推动曲周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这是邯郸市和曲周县领导的要求,是曲周人民的要求,也是石元春等老一辈农大人对我们的希望、嘱托和要求。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并肩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成绩和新的进展。我希望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的曲周精神、曲周模式和曲周经验,像在改土治碱的时期一样,不仅仅造福于曲周人民,也能走出曲周,造福其他地方更多的人民。

  让我们一起为此而共同努力。

分享到: 更多
标签:讲话 曲周实验站建站40周年 柯炳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