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2021-2025年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成功入选。
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是2004年7月,由武威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建的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年来,实验站始终秉承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充分利用科研团队雄厚、科研成果众多、地理位置优越等资源优势,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科普教育模式,着力打好“石羊河论坛”“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节水科普送到家”三套“组合拳”,为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绿色发展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功创办石羊河论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集智”。2004年以来,举办石羊河论坛五届,为全国各领域专家学者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流平台,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生态建设、资源可持续利用、节水型社会建设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学术交流。石羊河论坛的成功创办,为西北旱区特别是武威市节水农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汇聚了智慧,提供了方案,成为武威市与中国农业大学校地合作、学术研讨、文化交流的典范。
示范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推广节水高效农业“开路”。根据石羊河流域水情特点,建立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5000亩,推广膜下滴管、垄膜沟灌、垄作沟灌等高效农业节水技术237.5万亩。先后举办“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大田作物滴灌技术”和“温室滴灌节水技术”等培训班15期,培训基层技术人员等5000余人,通过现场观摩实验站在旱区节水调质高效灌溉理论与技术及其应用模式方面的试验研究成果,使基层技术人员掌握主要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操作、运行与管理技术,推动主要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基层应用。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全市农业配水比重下降到了64.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637。
实施节水科普送到家,为推进田间节水“送技”。坚持开展“节水科普送到家”活动,试验站工作人员与中国农业大学水土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每年举办一次节水科普宣传活动,一起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以宣讲和赠送节水科普材料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和科普实验站多年试验研究得出的适合重点推广的农业节水喷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玉米、马铃薯、小麦等作物的膜下滴灌技术、温室大棚蔬菜滴灌技术、隔沟交替灌溉技术和调亏灌溉技术等真正送到农户家中。同时,还深入到中小学进行节水知识的科普宣传,听讲人数3000余人。
创办农民田间学校,为培育现代职业农民“施教”。实验站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创建的以实验站-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科技农户-德育基地“五链环”特色野外实训平台,成为服务“三农”的实践课堂。连续多年举办“农民开放日”活动,建立农民田间节水学校14所,石羊河流域2000余名农民代表利用生产季节和农闲时间,以农村田间地头作为校舍,在师生参与和指导下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进行操作实践与观摩学习,对生产实际问题探讨交流,让农民真正把课堂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的能力,成为推广和使用高效节水技术的行家里手。
深入开展科普宣传,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助力”。在实验站一楼设置实验室、科研成果展示区、发展历程展示区,在试验地建设2排大型不锈钢人工气候室展示区,向前来参观的技术人员、中小学生展示现代节水灌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水情教育宣传,与中国农业大学水问题研究中心、武威市节水办等单位合作编写《武威市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用技术指南》、《武威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科普知识问答》、《现代节水高效灌溉技术与模式培训教材》等科普推广与培训教材,引导公众知水、节水、护水、亲水,自觉参与推进重点领域节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步入新征程,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将认真落实创新发展战略,坚决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使命,立足干旱区农业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科研优势,以国家野外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重点实验室野外试验基地为依托,结合节水技术示范基地、科特派服务基地、节水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节水科普工作模式整合升级,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普教育基地、区域节水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基地,为西北旱区节水农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作者:张霁